雷達作為國家戰略性、引領性、核心性的高科技裝備,在國家安全、氣象監測、交通管理以及災害預警等領域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了《雷達無線電管理規定(試行)》(以下簡稱《規定》),進一步明確了我國雷達無線電管理政策,加速雷達技術與各行業的深度融合,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記者采訪了來自相關行業主管部門的領導。讓我們跟隨他們的介紹,深入了解《規定》對未來我國雷達產業發展的重要意義。 助力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 中國氣象局綜合觀測司司長方翔表示,氣象雷達是地基氣象觀測的重要現代化觀測手段,在天氣預報、預警等工作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規定》結合氣象雷達使用實際,根據不同使用需求和應用場景,明確了風廓線雷達、天氣雷達、云雷達以及氣象探空設備的定義、使用頻率、技術指標、協調原則、設置要求等內容,為氣象雷達無線電管理工作提供了明確的政策依據。 方翔表示,《規定》是國家無線電管理政策體系建設的一項重要成果,進一步建立健全了我國雷達無線電管理制度。中國氣象局將做好《規定》的宣貫與落實工作,進一步推動氣象雷達設備的規范生產和使用,助力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 護航數字孿生水利體系建設 水利部網信辦副主任(主持工作)錢峰表示,水文雷達是一種新型監測感知設備,用于探測自然界中水的時空分布、變化和運動,可大范圍精細化測量地面以上2km垂直高度大氣中的液態水,有效支撐降水產匯流和洪水演進預報。水文雷達建設是水利行業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兩個堅持、三個轉變”防災減災救災理念而加快推進的雨水情監測預報“三道防線”的重要組成。《規定》結合水文雷達使用實際,根據使用需求和應用場景,明確了水文雷達定義、使用頻率、技術指標、協調原則、設置要求等內容,為水文雷達無線電管理工作提供了明確的政策依據與應用指導。 錢峰表示,《規定》的出臺規范了雷達無線電的使用和管理,推動了雷達技術的創新和應用,保障了公共安全和電磁環境的安全,更進一步優化完善了我國雷達無線電管理體制機制,處處體現著“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使命擔當。水利部將在行業內做好《規定》的宣貫與落實工作,推動水文雷達設備的規范生產和使用,引領水利新質生產力發展,為加快構建具有預報、預警、預演、預案“四預”功能的數字孿生水利體系,推動水利高質量發展、保障我國水安全作出新的貢獻。 提升民航安全運行水平 中國民用航空局無線電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原主任萬美貞表示,雷達系統在航空領域有著廣泛使用,各類航空雷達在保障飛行安全、提升航班運行效率以及實施精準氣象預警等方面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規定》明確了對空中交通管制一次雷達、二次雷達、航空無線電高度表、場面監視雷達、機場跑道外來物探測雷達、機載氣象雷達等多種常用航空雷達,以及低慢小探測雷達使用頻率、管理政策及技術要求,為航空雷達設備的規范使用提供了政策引導,有助于進一步提升民航安全運行水平。 萬美貞還表示,《規定》的印發將進一步助力航空雷達產業向專業化、標準化、規范化方向邁進,有效推動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持續為民用航空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責編:魏永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