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黃河”是黃河保護治理的重要研究平臺和方案驗證比選的重要實測平臺。近期,黃河水利委員會以“模型黃河”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提升為抓手,強力推進“模型黃河”建設工作,持續深化“三條黃河”聯動性協同性參證性應用研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一是黃河下游河道模型升級改造基本完成,實現了部分河段的機械化自動制模、模型進出口自動化控制,以及試驗過程中大范圍表面流場、沿程水位、含沙量、水下地形等關鍵要素的自動化測量,為洪水預演試驗過程的精準模擬筑牢基礎。 二是古賢水庫實體模型試驗全面啟動,完成干支流典型高含沙洪水模型試驗,多組水沙試驗有序開展,助力古賢工程打造黃河流域水利樞紐新標桿。 三是黃河口模型初步發揮科技支撐作用,刁口河流路及局部海域模型已開展多組試驗,支撐入海流路綜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東營港區近期規劃和遠期布局;清水溝流路及近海海域模型已于2024年底完成初步驗證試驗,最新地形地物更新鋪設后將在河口演變與海域模擬研究中發揮重要作用。 四是“三條黃河”聯動決策支持平臺已具雛形,以數智賦能為引擎,構建了“感知—模擬—預報—預警—決策—調度”一體化閉環體系,助力黃河保護治理決策向“數據驅動、模型支撐、智能協同”邁進。 下一步,黃委將加快推進“模型黃河”高標準提升建設,持續完善“三條黃河”聯動決策支持平臺,實現數據高效互通與業務深度協同,為黃河保護治理增添新動能。
|